2022秋学期语文教研组活动(三)
作者: 王升宏 | 发布时间: 2022/9/21 21:28:35 | 1835次浏览
天朗气清,凉风习习。语文组全体老师聚集一堂,开展了学期第三次语文教研活动。由王晶老师在四(1)班执教了《精卫填海》,学生专心致志、书声琅琅,老师声情并茂、循循善诱,师生沉浸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之中。
教学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且过度的讲解会削弱文本的魅力,王老师觉得“读”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一、读通顺:第一次的朗读就一个要求,就是把每一个都读准确。让学生自由读,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多读两遍。
二、读难字:解决古文中的多音字和易读错字。王老师采用让学生带读的方法,如果学生读对了,其他人就跟着读,一来让所有同学能够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别人有没有读对,二来对读对的同学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读节奏:在学生能够读通读顺古文之后,在已有的朗读古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
四、读韵味:通过对比朗读,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语断气连”的朗读方式,读出小古文的韵味,虽然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古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多试多读总是好的。
五、读文本: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先出示不带停顿提示的文本,让学生熟悉文本,再出示竖着的仿古文书写的课文文本,让学生感受古文文本与课文文本的不同。
六、读成诵:“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七、交流注释,读懂内容
王老师先让学生回顾之前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再帮他们一起复习,让他们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交流,自主合作理解文章大意,教师再通过“溺”字抛出“因何而溺”、“溺后如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答案,有助于孩子们对于文本的理解,训练了孩子们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最后通过板书厘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将整个故事完整串联在一起,再让他们学以致用,尝试根据提示简单复述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