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 ——小学英语课堂教评一体化模式构建初探
作者: 霍建春 | 发布时间: 2021/11/6 21:13:03 | 4121次浏览
一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又开展了,这次的活动主题是阅读分享,由朱亚萍老师为我们带来《小学英语课堂教评一体化模式构建初探》这一文,随后我们就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篇文章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这一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优秀做法,给我们的实际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思考。评价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以评促学,以评助教,实现教与评的结合,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这篇文章里的金牌小团队、口语小明星、学习小明星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证教学的有序开展。
以下是我们老师的一些观点:
朱亚萍:依托诊断性评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既可以自主开发校本的诊断性评价工具,也可以依托成熟可靠的诊断性评价工具,帮助学生定期诊断和评价其英语能力的优势与不足。诊断性测评以测试语言微技能为主,通过科学专业的诊断题目,测查学生阶段性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微技能强弱项的分布情况。
徐蓉:以英语学习活动观统筹各教学要素。在教学设计文本中,体现“教”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的教学过程和体现“评”的教学评价通常以三个独立板块的形式呈现。部分教师在描述教学过程时,一方面会因为沉浸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而忽略了活动对目标应有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因为较多考虑活动之间的衔接和递进而忘记了为活动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均可能导致教、学、评三者在教学实施中的割裂。
潘丽:提出促进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正确问题。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应认识到,不是链条长度越长或者问题数量越多就越好。教师要善于提出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问题链中问题的语言、内容和思维走向应该严格依循教学目标,形成与各条教学目标精准对接的不同层次的中观问题分布。
王晓莉:为保障学习发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多种学习机会去参与、体验和实践后,教师既要及时隐退,把活动和展示的舞台留给学生,鼓励他们通过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参与,将文本中客观存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又要允许学生在学习生成中充分暴露自己在每个学习阶段中出现的问题。
基于持续课堂观察给予即时评价和反馈。开展即时评价和反馈的重要前提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过程和效果等进行充分且持续的观察,密切关注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学习生成,以此判定真实的学习是否有所发生以及发生的方向和程度。

